「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author:一佰互联 2019-04-05   click:159

简介:考试大纲要求: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 ...

考试大纲要求: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措施案例分析 掌握事故、事故隐患、危险源的分类,运用因果连锁理论、系统安全理论等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辨识和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造成事故的原因、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根据事故预防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二、生产活动中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与类别 基本概念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损害的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或者简称为危害。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造成危险或危害后果的原因可归结为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①能量和危害物质存在; ②能量和危害物质失控,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危害物质泄漏和散发。 1.能量、危害物质 是产生危险、有害因素的根源。 2.失控 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或缺陷)、人员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设备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 指系统、设备、元件等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性能(含安全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包括安全功能)的现象。 ①发生故障、误操作时的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缺陷——熔断器、高压锅泄压阀。 ②设备在强度、刚度、稳定性、人机关系上有缺陷——栏杆不够高度、人扶时强度不够翻倒。 (2)人员失误 人员失误泛指产生不良后果的不安全行为(即职工在劳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 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附录中将不安全行为归纳为13大类。 (3)管理缺陷 安全生产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是预防事故、防止人员失误的有效手段。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4)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照明、噪声、振动、色彩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重点)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有害的分析与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是“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参照事故类别 ”和“职业病健康”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在分类上,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第一大类“人的因素” 包含了“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两类内容。 第二大类“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和“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三个方面。 第三大类“环境因素”参考澳大利亚联邦的《工伤类型分类系统》中的“环境致伤/致病物”,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三个方面。 第四大类“管理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卫生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入、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 第1类:人的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挥错误 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错误 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监护失误 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2类 物的因素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微波辐射、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抛射物、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其他运动物伤害); (8)明火; (9)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2)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3)有害光照; (14)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3类:环境因素室内作业环境不良:室内地面湿滑、室内作业场所狭窄、室内作业场所杂乱、室内地面不平、室内楼梯缺陷、地面、墙和天花板上的开口缺陷、房屋基础下沉、室内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不良、作业场所空气不良、室内温度、湿度、气压不适、室内给、排水不良、室内涌水、其他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恶劣气候与环境、作业场地和交通设施湿滑、作业场地狭窄、作业场地杂乱、作业场地不平、巷道狭窄、有暗礁或险滩、脚手架、阶梯或活动梯架缺陷、地面开口缺陷、建筑物和其他结构缺陷、门和围栏缺陷、作业场地基础下沉、作业场地安全通道缺陷、作业场地安全出口缺陷、作业场地光照不良、作业场地空气不良、作业场地温度、湿度、气压不适、作业场地涌水、其他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隧道/矿井顶面缺陷、隧道/矿井正面或侧壁缺陷、隧道/矿井地面缺陷、地下作业面空气不良、地下火、冲击地压、地下水、水下作业供氧不足、其他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强迫体位、综合性作业环境不良、以上未包括的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第4类:管理因素 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责任制未落实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未落实、操作规程不规范、事故应急预案及响应缺陷、培训制度不完善、其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 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案例1】 某市罐瓶厂,有400m3液化石油气球罐3台,50m3液化石油气卧式贮罐2台,一条15kg罐装流水线,一条50kg罐装流水线,一条24称位手工罐装线。 主要公用和辅助设施有变配电站、锅炉房和空压站。变配电站电压等级为25KV,内设5台变压器。锅炉房内设2台4t/h燃煤锅炉,空压站安装有4台供气量为20m3/min的空气压缩机。 某日,该厂在充装过程中球罐焊缝处突然破裂,遇到明火引燃,在6万平方米的范围内立即形成一片火海。由于火势太猛,邻近的1号球罐在大火烘烤4个多小时后,严重超压发生强烈爆炸,4块10多吨重的球壳碎片飞出100多米,事故造成死亡32人,伤54人。 1.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在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中,由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事故包括( )。(多选,以下相同) A.锅炉爆炸 B.电气伤害 C.火灾、爆炸 D.中毒、窒息 E.锅炉爆炸、电气伤害、中毒、窒息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选项CDE涉及的是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260~262。 2.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在该企业的危险、有害因素中,由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事故包括( )。 A.球罐内气体泄露引发的爆炸 B.空压机气罐爆炸 C.中毒和窒息 D.设备缺陷 E.火灾 『正确答案』ACE 『答案解析』选项B属于物理爆炸,选项D属于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参见《安全生产管理知识》教材P262~263。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 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在重力、惯性力等作用下对人体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如落物、滚石、锤击、碎裂、崩块、砸伤等造成的伤害,不包括爆炸、主体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是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如机动车辆在行驶中的挤、压、撞车或倾覆等事故,在行驶中上下车、搭乘矿车或放飞车所引起的事故,以及车辆运输挂钩、跑车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3)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如工件或刀具飞出伤人,切屑伤人,手或身体被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转动的机构缠压住等。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离心机、搅拌机、滚筒筛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是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触电等事故。但不包括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式跌倒。 起重伤害事故形式: 1)重物坠落。吊具或吊装容器损坏、物件捆绑不牢、挂钩不当、电磁吸盘突然失电、起升机构的零件故障(特别是制动器失灵,钢丝绳断裂)等都会引发重物坠落。 2)起重机失稳倾翻。两种类型:一是由于操作不当(例如超载、臂架变幅或旋转过快等)、支腿未找平或地基沉陷等原因使倾翻力矩增大,导致起重机倾翻;二是由于坡度或风载荷作用,使起重机沿路面或轨道滑动,导致脱轨翻倒。 3)挤压。起重机轨道两侧缺乏良好的安全通道或与建筑结构之间缺少足够的安全距离,使运行或回转的金属结构机体对人员造成夹挤伤害;运行机构的操作失误或制动器失灵引起溜车,造成碾压伤害等。 4)高处跌落。人员在离地面大于2m的高度进行起重机的安装、拆卸、检查、维修或操作等作业时,从高处跌落造成的伤害。 5)触电。起重机在输电线附近作业时,其任何组成部分或吊物与高压带电体距离过近,感应带电或触碰带电物体,都可以引发触电伤害。 6)其他伤害。人体与运动零部件接触引起的绞、碾、戳等伤害;液压起重机的液压元件破坏造成高压液体的喷射伤害;飞出物件的打击伤害;装卸高温液体金属、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品,由于坠落或包装捆绑不牢破损引起的伤害等。 (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包括触电、雷击伤害。如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或裸露的临时线、漏电的手持电动手工工具;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雷击伤害;触电坠落等事故。 (6)淹溺:指大量水经口、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适用于船舶、排筏、设施在航行、停泊作业时发生的落水事故。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 (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适用于烧伤、烫伤、化学灼伤、放射性皮肤损伤等伤害。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 (8)火灾:指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企业火灾事故。不适用于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如:居民火灾蔓延到企业,这是由消防部门统计的事故。 (9)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适用于脚手架、平台、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的坠落,也适用于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但不包括以其他类别为诱发条件的坠落。如高处作业时,因触电失足坠落应定为触电事故,不能按高处坠落划分。 (10)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等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简称为冒顶片帮。适用于矿山、地下开采、掘进及其他坑道作业时发生的坍塌事故。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适用于井巷与含水岩层、地下含水带、溶洞或与被淹巷道、地面水域相通时,涌水成灾的事故。不适用于地面水害事故。 (13)放炮: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适用于各种爆破作业,如采石、采矿、采煤、开山、修路、拆除建筑物等工程进行的放炮作业引起的伤亡事故。 (14)火药爆炸:是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适用于在配料、运输、贮藏、加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明火、摩擦、静电作用,或因热分解作用,贮藏时间过长或因存药过多发生的化学性爆炸事故,以及熔炼金属时,废料处理不净,残存火药或炸药引起的爆炸事故。 (15)瓦斯爆炸: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爆炸浓度的混合物遇到火源发生的爆炸事故。主要是用于煤矿,也适用于空气不流通瓦斯煤尘积聚的其他场合。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适用于使用工作压力大于0.7表大气压(0.07兆帕)、以水为介质的蒸汽锅炉(以下简称锅炉),但不适用于铁路机车、船舶上的锅炉以及列车电站和船舶电站的锅炉。 (17)容器爆炸:容器(压力容器)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承受压力载荷密闭装置;容器爆炸是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性爆炸,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立即蒸发,与周围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到火源时产生的化学爆作,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 (18)其他爆炸:不属于上述爆炸事故均列为其它爆炸。如:蒸汽、粉尘(煤矿、煤厂粉尘除外)、钢水包都属于此类爆炸。 (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或在废弃的坑道、暗井、涵洞、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作,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倒,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两种现象合为一体,称为中毒和窒息事故。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的中毒和窒息,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的职业病导致的死亡。 (20)其他伤害: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属于其他伤害。如: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钉子扎伤等。 归纳: 中毒窒息和打击,四种伤害要牢记; 机械车辆加起重,其他伤害别忘记; 触电火灾很常见,(高处)坠落坍塌要注意; 矿山事故分四类,冒顶片帮和透水; 放炮容易把人伤,瓦斯爆炸有尘煤; 锅炉容器能爆炸,火药爆炸人难敌; 其他爆炸有粉尘,面粉、金属含在内。 【案例2】 某建筑公司承包了某居民楼的建设任务。在建筑场地内有塔式起重机、龙门架,混凝土搅拌机、机动翻斗车、电焊机等设备。某日气温很高,工人甲、乙、丙、丁四人因天气热,将安全帽放在一边,在6层两阳台中间临时搭设的毛竹脚手架上作业,由于没有搭设卸料平台,调运上来的物料只好卸在该脚手架上的跳板上。 当第三车物料运上来时,工人甲进入跳板清理物料时,脚手架右侧内立杆突然断裂,跳板滑落,工人甲随之坠落,跳板砸在地面作业的2名工人头上,因未戴安全帽,当场死亡。 【问题】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叙述塔式起重机、电焊机及翻斗车等设备可能出现的事故。 『正确答案』 ◆起重机事故类型:起重伤害 ◆电焊机事故类型:火灾、爆炸、触电 ◆机动翻斗车:车辆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 参照卫生部2002年颁发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十类: (1)粉尘 (2)放射性物质 (3)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 2013年职业病分类目录: 一、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一)尘肺病(13)(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二、职业性皮肤病(9)三、职业性眼病(3)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五、职业性化学中毒(60)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七)、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八、职业性传染病(5)九、职业性肿瘤(11)十、其他职业病(3) 【案例3】 (2009年第一题)A家具生产企业木加工车间内有油漆木制件的砂、抛、磨加工等工序,车间内有有机溶剂和废弃的油漆桶等。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因新增了设备并扩大了生产规模,致使车间内粉尘浓度超标。为了治理车间内粉尘污染,将布袋除尘器由原有的4套增加到8套,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 3。 2008年7月5日9时20分,除尘净化系统3号除尘器内发生燃爆着火,并瞬间引起4号除尘器内燃爆着火,造成燃爆点周边20m范围内部分厂房和设施损坏。由于燃爆区域内当时无人,未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每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7题为多选题)。 1.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木粉尘属于( )。 A.无机性粉尘 B.有机性粉尘 C.混合性粉尘 D.二次扬尘 E.次生粉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粉尘分为无机性粉尘、有机性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木粉尘属于植物性有机粉尘。参见《安全生产技术》教材P244。 其他分类:原生粉尘:在开采之前因地质作用和地质变化等原因而生成的粉尘。原生粉尘存在于煤体和岩体的节理、层理和裂隙之中。 次生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因原料产生破碎而产生的粉尘。次生粉尘是粉尘的主要来源。一次扬尘:在处理散状物料时,由于诱导空气的流动,将粉尘从处理物料中带出,污染局部地带。二次扬尘:由于室内空气流、室内通风造成的流动空气及设备运动部件转动生成的气流,把沉落在设备、地面及建筑构筑上的粉尘再次扬起。 如家中面袋里面的白面快完了,为了不浪费,我们会抖一下,这时飞扬的面尘就属于一次扬尘。然后再扫地时可能把地上的面尘二次扬起,为二次扬尘。 2.该企业木加工车间除尘净化系统采用的除尘净化方法是( )。 A.湿式除尘法 B.静电除尘法 C.吸附净化除尘法 D.袋式过滤除尘法 E.旋风除尘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文中介绍,车间的除尘净化系统采用反吹布袋除尘器,显然选D即可。参见《安全生产技术》教材P245、P248。 3.根据《火灾分类》(GB 4968-1985),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划分,此次事故属于( )。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火灾分为固体、液体、气体、金属、带电、烹饪物火灾六类。参见《安全生产技术》教材P176~177。 4.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该企业可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有( )。 A.布袋除尘系统采用防静电过滤材料  B.除尘仓间采用隔爆设计 C.定期开展防火防爆演练 D.执行明火作业审批制度 E.增加除尘器布袋清灰频次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选项CDE属于管理措施或手段。 5.根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l-2002),下列关于该企业除尘净化系统设计和安装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必须水平设置 B.设置水平管道时,可不设清扫孔 C.输送含尘气体的管道应与地面成适度夹角 D.在有爆炸性粉尘及有毒有害气体的除尘净化系统中,应设置检测装置 E.为便于测试,设计中应在除尘净化系统的适当位置设测试孔 『正确答案』CDE 『答案解析』属于细节题,参见《安全生产管理》教材(2008)P244~24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新版教材没有该部分内容。 6.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该企业存在的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 )。 A.木粉尘 B.油漆木制件砂、抛、磨过程中的噪声 C.作业环境不良 D.高温物质 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中包括粉尘与气溶胶,但是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归入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因此木粉尘属于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GB/T13861—2009中粉尘属于化学危险有害因素)。 作业环境不良属于环境因素,一般指空间狭窄等,但本题目中未提及,且该企业车间内木粉尘浓度经处理后小于10mg/m3,不超标;选项E,使用的有机溶剂和废弃油漆桶内的油漆等挥发的有机气体为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因此,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只有噪声和加工物料引起的高温物质,所以答案为选项BD。参见《安全生产管理》教材P138、P262~263。 7.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可能包括( )。 A.除尘器内粉尘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B.车间气温太高 C.除尘管道内含尘气体流速过大 D.含尘气体中混有金属颗粒 E.除尘器内含尘气体湿度太大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粉尘爆炸条件:粉尘可燃可爆、浓度在爆炸界限、点火源。选项CD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参见《安全生产技术》教材P196~198。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一)危险源的辨识分析(1)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及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2)厂区平面布局①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②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检修)通道等。 ◆ 厂房: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识别 ◆ 库房: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安全疏散、防火间距等方面识别(4)生产工艺过程 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物料)、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①对新、改、扩建项目: ◆ 设计是否合理 ◆ 是否根据需要采取了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连锁、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 ②对在建项目: ◆ 主要根据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利用各行业和专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分析、识别 ③典型单元过程(基本单位、基本过程): ◆ 主要通过查阅相关手册、规范、规程和规定(5)生产设备、装置 ①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②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③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④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⑤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⑥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⑦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6)作业环境 ◆ 毒物、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粉尘及其他有害因素,如光照、色彩等。(7)安全管理措施 ◆ 从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应急预案、作业许可、安全监管等方面进行。 【案例4】 2011年教材案例38 A家具生产公司,决定选择新址建造新的家具加工基地。考虑到城市规划、企业生产、销售及成本方面的需要,公司决定选择既方便运输又方便物料存放的一开阔地作为新厂址。公司的具体论证方案如下: 1.公司地址。A公司地处某市开发区,与某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相邻,A公司以东10km的地方有一家生产甲醇的化工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甲醇主要通过A公司西侧相邻码头外运,之间通过铁路专线运输。 为节省资金,A公司与精细涂料有限公司共同租赁了M公司的仓库,A公司租用3000m2,用于储存材料和产品,精细涂料有限公司租用500m2,租赁仓库归使用方管理。A公司生产的家具远销全国各地,全部通过汽车运输,由公司选定的通过OSHMS认证的运输商承运。 2.公司的主要机械包括电刨、电钻、电锯、小型轮式起重机、叉车、运输车辆等。 3.主要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运输和装卸、木材烘干、型材加工、组装、喷漆等。 ◆ 问题1.如果让你对该论证方案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的事故分类,指出主要的危险因素及产生部位。 『正确答案』 (1)机械伤害。木材加工过程中使用电刨、电钻、电锯等的刨刃、锯齿及旋转部位的伤害,机械检修过程的各种伤害,加工件造成的伤害等。 (2)触电。电刨、电钻、电锯的漏电触电,电动机械维修时误操作触电等。 (3)物体打击。加工件飞出造成的打击伤害等。 (4)起重伤害。起重过程中由于起重机故障、人员操作造成的起重伤害。 (5)火灾。木材、油漆等造成的火灾伤害,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火灾。 (6)中毒和窒息。油漆、粘合剂等的挥发。 (7)车辆伤害。叉车、运输车辆等造成的车辆伤害。 (8)其他爆炸。油漆等遇火源爆炸,甲醇铁路运输事故引发爆炸。 ◆问题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的事故分类,指出喷漆车间可能发生的主要事故。为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请列举主要的防范措施。 『正确答案』 主要事故包括:触电、火灾、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等。 主要防范措施包括: (1)加强设备检修,防止漏电,保证接地良好; (2)控制火源,禁止出现明火、电器设备电路破损老化漏电打火、使用非防爆电器,完善消除静电的各项措施,防止静电火花; (3)降低作业空间油漆和其他可燃物质浓度,保证通风措施完好并正常使用; (4)保证个体防护设施、用品完备,具有各项完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 ◆ 3.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86),下列( )事故类别属于该分类标准。 A.火药爆炸 B.瓦斯、煤尘爆炸 C.锅炉爆炸 D.煤尘爆炸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BD统称为瓦斯爆炸,没有煤尘爆炸分类。 【案例5】 2010案例第五题: 2008年,G淀粉公司雇佣临时人员把仓库改造成第三生产车间。该车间为长80m、宽50m、高15m的桁架砖混结构建筑,分为打包间和产品暂存间。打包间用7m高砖墙与暂存间分隔。打包间内有打包机8台、振动筛安装在6m高的二层钢制平台上,振动筛内筛子采用木质框架,筛子四角与振动筛用铁质螺栓连接。振动筛开关和电动机为防爆电器设备。 2010年3月10日10时30分,当班班长甲发现4号打包机故障,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正散落到打包间地面。甲关停4号打包机,并向车间主任报告。14时甲带领10名工人到二层钢制平台清理淀粉。一部分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装包后,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另一部分工人用铁制扳手卸下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 当清理工作进行到15时10分时,突然发生燃爆,而后发生多次爆炸,打包间一片火海,第三生产车间厂房的四面墙体全部倒塌。事发时,打包间和暂存间分别有作业人员19人和79人。事故导致18人死亡、7人重伤、38人轻伤。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搜救人员多次进入车间搜救,利用切割机、生命探测仪、液压顶杆、起重气垫等装备进行救援,并在厂房周边同时用消防水枪降温,防止再次燃爆。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26分): 1.指出引起此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 2.分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3.指出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 4.指出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 ◆1.粉尘爆炸是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颗粒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在特定条件下瞬时完成的氧化反应,反应中放出大量热量,进而产生高温、高压的现象。淀粉燃爆的基本条件: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淀粉粉尘达到爆炸界限且触及引火源发生爆炸。 粉尘包括易燃粉尘,如:糖粉、淀粉、可可粉、硫粉、茶粉、橡胶粉等;可燃粉尘,如:米粉、锯末屑、皮革屑、丝、虫胶等;难燃粉尘,如:炭黑粉、木炭粉、石墨粉等。 ◆2.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空气中的粉尘是爆炸性粉尘,达到爆炸界限,又遭遇火花(电火花或机械火花)。易燃或可燃粉尘一般是爆炸性粉尘,且必须悬浮在空气中才能爆炸。工人使用扫把、铁锹等工具清理平台上的淀粉;工人用铁制扳手卸筛子,用铁棍敲打清理筛子上的淀粉;通过楼梯把成包淀粉滚落到打包车间地面或从二层平台直接将淀粉包扔到打包间地面。间接原因:二层钢制平台滞留了大量淀粉散落到打包间地面;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不足,职工安全意识差。 ◆3.淀粉爆炸与气体爆炸在爆炸特性方面的不同之处: (1)淀粉爆炸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 (2)淀粉爆炸感应期长,为气体的数十倍。 (3)淀粉爆炸可能产生一氧化碳和爆炸物质自身分解产生的毒性气体。与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容易引起不完全燃烧,有些沉积粉尘还有阴燃现象。 (4)和气体爆炸相比,淀粉爆炸所要求的最小引燃能较大。 ◆4.G淀粉公司为预防此类事故再次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1)采取封闭等措施,尽可能地减少粉尘的产生量; (2)要经常湿式打扫车间地面和设备,防止粉尘飞扬和聚集,湿度增大,有利于消除粉尘静电和加速粉尘的凝聚沉降。同时水分的蒸发消耗了体系的热能,稀释了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了粉尘的燃烧反应速度,使粉尘不容易发生爆炸。 (3)保证系统有很好的密闭性,必要时对密闭容器或管道中的可燃性粉尘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减少氧气的含量,抑制粉尘的爆炸。 (4)消除和控制引燃粉尘的热源。面粉车间应列为禁火区;电机应采用封闭式;其它的电器、仪表和照明灯具均应采用防尘防爆型;粮食进入研磨机前必须筛选、去石和吸铁(磁选),不让石块、金属杂质进入研磨机内,以免撞击产生火花;设备按时检查维修,避免高温运行,维修时使用铜制工具,防止产生火花;防止静电放电。 (二)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从安全生产角度解释,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漏,引起中毒、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是危险源;原油储罐的呼吸阀已经损坏,当储罐储存了原油后,有可能因呼吸阀损坏而发生事故,因此损坏的原油储罐呼吸阀是危险源;一个携带了SARS病毒的人可能造成与其有过接触的人患上SARS,因此携带SARS的人是危险源。 ◆为了对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提出了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安全生产法》第112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2000年标准作废。此标准不涉及非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爆炸性物质(8种)、易燃气体(9种)、易燃液体(14种)、易于自燃的物质(3种)、遇水放出自燃气体的物质(3种) ◆氧化性物质(9种)、有机过氧化物(2种) ◆有毒气体(17种)、有毒物质(13种) ◆对表1没有包括的危化品在表2中指定临界量。 ◆2004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可以依据该文件进行。 ◆典型场所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机械、电气: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触电、灼烫; ◆特种设备: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电梯、起重设备等,爆炸、高处坠落; ◆烟花爆竹、民爆器材:火灾、爆炸、触电、机械伤害、…… ◆交通运输: 道路交通:车辆伤害、火灾爆炸; 水上交通:碰撞、搁浅、触礁、沉没、火灾爆炸; 铁路交通:机车脱轨、机车车辆伤害、接触网触电、施工事故; ◆矿山:爆炸(瓦斯、火药)、火灾、水灾、提升事故、顶板垮塌、冲击地压、尾矿库、尾矿坝溃坝;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火灾、……; ◆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腐蚀、辐射、……;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方法 1.直观经验法 直观经验法包括对照、经验法和类比方法。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缺点: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可采用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等加以弥补。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应用某些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历的新开发系统。 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 ◆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工程、系统、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 ◆主要法规依据:2009年《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及相关规定。安全评价管理的原则(部分) (1)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全评价。 (2)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价机构分别承担。 (3)应根据安全评价报告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及时进行整改。 (4)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2009年《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有关条文: ◆第六条 下列建设项目或者企业的安全评价,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承担: (一)国务院及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三)生产剧毒化学品的建设项目; (四)生产剧毒化学品的企业和其他大型生产企业。 ◆第八条 安全评价机构申请甲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400万元以上; (二)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取得安全评价机构乙级资质3年以上,且没有违法行为记录; (四)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五)有25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 ◆按照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有与其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六)法定代表人通过一级资质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七)设有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专职技术负责人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 安全评价机构申请乙级资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注册资金3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200万元以上; (二)有与其开展工作相适应的固定工作场所和设施设备,具有必要的技术支撑条件; (三)有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安全评价过程控制体系; (四)有16名以上专职安全评价师,其中一级安全评价师20%以上、二级安全评价师30%以上。按照不少于专职安全评价师30%的比例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注册安全工程师有与其申报业务相适应的专业能力; (五)法定代表人通过二级资质以上培训机构组织的相关安全生产和安全评价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 (六)设有专职技术负责人和过程控制负责人。专职技术负责人有二级以上安全评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并具有与所申报业务相适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六条 甲级、乙级资质证书的有效期均为3年。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期的,安全评价机构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资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复审合格后予以办理延期手续;不合格的,不予办理延期手续。 ◆第十七条 安全评价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原资质审批机关申请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一)机构分立或者合并的; (二)机构名称或者地址发生变化的; (三)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发生变化的。 ◆第二十三条 安全评价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从事安全评价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泄露被评价对象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二)伪造、转让或者租借资质、资格证书; (三)超出资质证书业务范围从事安全评价活动; (四)出具虚假或者严重失实的安全评价报告; (五)转包安全评价项目; (六)擅自更改、简化评价程序和相关内容; (七)同时在两个以上安全评价机构从业; (八)故意贬低、诋毁其他安全评价机构; (九)从业人员不到现场开展安全评价活动; (十)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四、危险、有害因素控制(一)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和原则1.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基本要求(重点) 采取事故预防对策时,应能够: (1)排除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2)预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处置危险、有害物并减低到国家规定的限值内。 (4)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5)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2.预防事故的基本指导思想(1)消除-防止产生危险和危害因素。 (2)降低-排除或降低已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3)失效安全--预防生产装置失灵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危险和危害因素。 (4)应急行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为遇险人员提供自救条件的要求。 3.事故预防措施的选择:基本方法——3E措施

「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4.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顺序原则 事故预防措施的选择优先顺序 ☉本质安全。失误——安全、故障——安全,且上述两项功能是设备、设施和工艺本身固有的,即规划设计时就有的,而不是事后补偿的。 ☉加强防护 ☉安全警示标志 ☉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和防护用品 按事故预防对策等级顺序的要求,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具体原则:①消除: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②预防:当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险、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下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③减弱:在无法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④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⑤连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连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⑥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 5.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1)针对性原则——是指针对行业的特点和辨识评价出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条件,提出对策。 (2)可操作性原则——提出的对策应在经济、技术、时间上是可行的,能够落实、实施的。 (3)经济合理性原则——是指不应超越项目的经济、技术水平,不应按过高的劳动安全卫生指标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二)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对策1.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2.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1)安全系数 (2)提高可靠性 (3)安全监控系统3.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2)个体防护 (3)薄弱环节 (4)避难与救援 按行业分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 机械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烟花爆竹、民爆器材、危险化学品等);冶金安全技术;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技术…… (三)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管理对策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落实; 安全操作规程及其执行;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隐患整改; 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 对设备、设施、装置、工具等检查、维修管理等; 职工健康监护等。通用的管理措施至少包括: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4条 “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 2.建立并完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 《安全生产法》第21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 《安全生产法》第20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28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要满足“三同时”要求。 4.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改进。 5.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按规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定期演练并及时改进。 6.按规定进行各项安全评价。 7.对于安全生产事故,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调查处理。 …… (四)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教育培训对策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2006)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安全培训的从业人员包括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预防事故、控制职业危害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安全生产法》第25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上岗作业。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邮箱2522407257@qq.com。更多相关资讯,请到巅云www.yinxi.net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yx10011.com。